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业资讯

中国科幻产业崛起,世界瞩目

发布时间:2023-10-23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妮】编者的话:10月22日,为期5天的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落幕,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中国、第二次在亚洲举办。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科幻大咖、幻迷们在面向未来、面向宇宙的视角上交流、共创“共生纪元”。在2023雨果奖颁奖典礼上,“60后”刘慈欣将雨果奖奖杯交到“90后”中国科幻新生代手中,更是给这一科幻盛会增添了传承感与未来感。

2023雨果奖得主海漄告诉《环球时报》:不接受被称作“下一个刘慈欣”


“我请了一天假,20日中午到成都,如果不是要参加21日晚上的雨果奖颁奖礼,我估计会和平时一样,周末要加班。”“90后”作家海漄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说,这一天也许是他生命中最长的一天。21日晚,他从一名入行不久的科幻作者、深圳的普通银行职员,变身备受瞩目的文学新星——2023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得主,继刘慈欣、郝景芳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作品奖的中国科幻作家。在等候采访时,他不时端详手中的奖杯,难掩内心的兴奋与激动。“科幻对我来说,就是大脑里的一个私密花园,可以在里面想日常生活中想象不到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可能小的时候脑袋里都有一个很大的花园,但现实让它一点点变小,一些人的花园最终就不存在了,但我会一直为它保留一个小小的空间”。海漄透露,他目前没有全职写作的打算。“当你把一件事当作爱好与当成工作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我希望保持这种距离,在工作之余去热爱它,为它付出”。


既是科幻迷,也是历史爱好者

环球时报:获得雨果奖,尤其是从自己的偶像刘慈欣手中接过奖杯,是什么心情?


海漄:我非常惊喜,这个时刻算是理想照入现实了。其实,在大刘(刘慈欣)

真正火起来之前很久,我就已经是他的忠实读者,当时我们这些科幻迷叫“慈铁”。这次从他手中接过奖杯,我非常激动。

环球时报:你此次获奖作品《时空画师》的灵感来自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并将历史人物、传统文化、推理与科幻结合在一起,这种想法是怎么产生的?
海漄: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王希孟的人生经历,追溯了一幅虚构的名画创作以及“当时”的朝野权力斗争故事。我既是一个科幻迷,也是历史爱好者,二者结合是自然而然的想法。

至于传统文化,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写的东西自然会带上这个地方的文化和印记。传统文化要获得世界的认可和共鸣,首先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比如成都的武侯祠和特产苹果,让参加世界科幻大会的很多外国人印象深刻。虽然各国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但人性是相通的,人类的想象力是通行的。


新生代作家会更包容和多元

环球时报:你才30多岁就获得雨果奖,靠的是天赋吗?你是如何走上创作道路的?哪位科幻作家或作品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海漄:我大学时开始写作,但那时只是一个爱好,认真写作是从2018年开始的。我拿到雨果奖并不是因为我多么天赋异禀,而是因为现在国内的科幻环境越来越好了,读者、作者的量已经起来,才成就了这个奖。科幻历史上有很多作者惊鸿一瞥,留下了非常好的作品,但受制于当时环境没有继续写。我所处的时代是更幸运的。


我真正开始入坑科幻写作,是因为看了刘慈欣的《吞食者》和潘海天的《饿塔》。钱莉芳的历史科幻小说对我影响也很大。美籍华裔作家特德·姜和日本作家石黑达昌,我也很喜欢。其实我还有很多喜欢的作家,不只是科幻作家。对有志于从事科幻写作的科幻迷,我的建议是:我们的视角不要局限于科幻,需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才行。


环球时报:作为新生代作家,你对科幻文学的理解与前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海漄:我可能会更包容和多元。其实科幻文学最开始在国内有一些争执,比如到底是科学性更重要还是文学性更重要,是软科幻更重要还是硬科幻更重要。我的态度是,这都不是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科幻,最核心的要素是:第一,要有科学精神在里面;第二,尽量在此基础上写出更好看的故事。每一代人有不同的底色,我们这辈人可能相对来说对多元文化、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更大一点,但本质上对幻想、对科学的追求是超越年龄和时代的。


大刘是不可复制的

环球时报:从事金融工作会给你的创作带来什么灵感?未来会写长篇小说吗?


海漄:我从事的工作和写作确实没有什么相关性,但它培养了我比较有计划性的做事和写作习惯。我有写长篇小说的计划,但目前的精力不太允许。我希望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读者,不会为了赶热度去强行打乱自己固有的节奏和想法。


环球时报:如果有人评价你是“下一个刘慈欣”,你怎么看?
海漄:对这个称呼,我绝对不接受。首先,我觉得大刘是不可复制的。大刘的作品甚至已经超越了科幻领域,成为经典,我们可以把它产生的影响、商业价值和人文价值,当作一个山峰或目标,但不能说谁是下一个谁。

作为作者,我们也要有自己的骄傲。虽然我的读者基数和大刘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我的作品质量跟大刘相比天差地别,但我有真诚的想法想呈现给大家,不需要去冠以谁的名号。


中外大咖谈 中国科幻后继有人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荣誉主宾刘慈欣:我不知道人工智能留给我多少时间


人类正面临科技快速改变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并没有消磨人们对未来的好奇心,反而激发更大的好奇。因此,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科幻文学,科技对科幻小说也是很大的推动。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也给科幻文学创作带来挑战。我一直在努力创作,但写到一半时代就已经追上来了。特别是现在,人工智能正在慢慢取代我们这些作家、编剧,它们写的科幻小说越来越好,我不知道人工智能给我们,至少给我还留下多长时间。


现在有声音认为,中国科幻开始进入黄金时代。科幻分不同的领域,我不认为中国的科幻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中国科幻文学在改革开放之后快速发展,由一个边缘的存在走到聚光灯下,即便如此,中国整体的科幻创作还处于一个有待发展的阶段,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不过,中国科幻影视领域发展更迅猛,未来几年,很可能会崛起为一个在世界上受到关注的文化现象。


加拿大雨果奖得主、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荣誉主宾罗伯特·詹姆斯·索耶: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比北美更加良性

很多西方人不喜欢读翻译后的文学,但刘慈欣的作品被欧美最大出版商出版后,开创了一个先河,让更多中国科幻被西方世界所熟知。我认为,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比北美更加良性。在北美,科幻畅销作品和销量都越来越少,但在中国,科幻作品越来越受推崇。在西方,科幻作品的读者大都是老年人,但在中国,年轻人更喜欢科幻作品。中国近三四十年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科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人们都非常希望推动科技发展。但美国现在开始出现反科技潮流,政府的科研资金大量撤回。美国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罗宾逊说过,当我们畅想未来的时候,实际上有着历史的映射。中国有五千多年历史,可以映射中国的未来。北美只有几百年建国史,很难预测未来的演变,但中国有这样的历史底蕴。


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银河奖得主韩松:中国科幻作家梯队在发生改变
在欧美,一流科幻作家是个很大的群体,但我们优秀作家和作品的数量还有差距。2023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没有中国作品入围、今年银河奖长篇小说奖空缺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120年前,鲁迅、梁启超最早将科幻文学从国外带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幻事业得以继承,涌现出“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等一批科幻作家。改革开放缔造了中国科幻的又一次繁荣,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在成都创办,刘慈欣等一线科幻作家的重要作品都在这里首发。一代代科幻人在不同时期把中国人想象力的火种艰难地保存下来,并在多年前形成了中国科幻作家“四大天王”(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但现在,中国科幻作家梯队越来越不明显,写作人群分布在各行业、各层级、各年龄层,有十几岁小朋友的作品非常惊人,这说明中国科幻后继有人。


意大利科幻文学最高奖得主、被称为科幻界“马可·波罗”的独立出版人弗朗西斯科·沃尔索:去殖民化,非英语科幻应被更多人看到今天的中国将是世界未来叙事方式的一个主要贡献者,而我对这个趋势的推动,主要是在过去6年将14本中国科幻作品翻译成意大利语出版,基本涵盖了中国所有最重要的科幻作家。

过去10年,世界科幻的来源并不仅限于英语国家,在不同国家都有非常多的新兴趋势和类型产生。我收集了拉美国家、非洲国家、印度、孟加拉国等国的科幻作品,把它们翻译成英语,并将故事开发成漫画、影视剧等。未来,我们的文学要去殖民化,让更多新兴的、非英语的科幻作品涌现出来,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让人类拥有多种多样的未来。


中国“科幻+”业态不断丰富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首届产业发展峰会发布了《科幻产业成都共识》、“天问”计划等重要成果。21个科幻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其中既包括打造科幻电影、科幻公园、科幻沉浸式体验等成熟业态的头部公司,也有瞄准情景剧、游戏、元宇宙等新业态的新力量。“天问”计划将设立“天问”全球科幻文学奖,拟从2024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作为雨果奖的重要补充。


与此同步举行的第6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发布了四川省青少年想象力教育工程成果。中国作协副主席阿来、刘慈欣、加拿大雨果奖得主罗伯特·索耶作为“想象力教育工程名誉宣传大使”颁布了青少年最佳作品名单,以科幻为纽带提升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科幻奖——第34届银河奖共颁出15个奖项。


在首届成都·天府科幻电影展上,《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监制王红卫发布了“科幻电影训练营小苔藓工程第一期”公益项目。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与郭帆导演工作室、中国航空学会等签署战略合作,推动科幻IP影视转化。


《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比7年前增长8倍,“科幻+”业态不断丰富。其中,阅读占30.4亿元,影视占85亿元,文旅占150亿元,游戏占500多亿元。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预测到2030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可达1500亿元,他建议通过奖项、培训营等增加科幻产品供给,创建以科幻为主要内容的国际交易空间等。
更多

☆ 立即留言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您提交的讯息,及时给您答复,谢谢您的对我们的支持。

公司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项目情况及服务需求
分享到: